从月亏30%到稳定盈利,我的短线逆袭全靠反人性操作
短线交易的核心不是价值?
我交了50万学费才明白的残酷真相
那年我把年终奖全砸进一只业绩报表完美的蓝筹股,结果硬生生套了三年。
后来我才搞懂,短线交易的核心根本不是公司赚不赚钱,而是资金往哪里涌。
数据显示,超过70%的短线高手每年止损次数占比高达40%,但他们靠不到30%的交易赚回全部利润——这意味着短线本质是“概率游戏”,而不是价值投资。

我曾经迷信市盈率和净资产收益率,直到看见一家亏损的AI概念股一周涨了50%。 短线资金追逐的是热度和情绪惯性。
比如去年新能源板块爆发时,宁德时代突破压力位后连续放量,三天内资金流入超20亿,哪怕当时它的估值已远高于行业平均。
现在我的选股清单里只有两类:要么是板块涨幅前五的个股,要么是成交量突然放大3倍以上的标的。 冷门股就算业绩翻倍也难有资金光顾,就像没人气的餐馆,菜再好也等不到顾客。
我定过铁律:亏损超5%必砍仓。
但人性总爱侥幸,有一次我扛着10%的亏损想等反弹,结果股价一路阴跌30%。 数据表明,一次深度套牢需要3次成功交易才能弥补。

展开全文
现在我用机械式止损:买入后3天不涨立即撤离,收盘价跌破5日均线清仓。 就像开车系安全带,可能一辈子用不上,但一次意外就能救命。
指标会骗人,但账户余额不会。
我曾因为连续盈利膨胀,全仓追高一只涨停股,当天吃到“天地板”单日亏损18%。
后来我学会空仓:当市场跌停股超过20只,或者自己连续两次误判时,强制休息三天。
盘中的情绪管理更关键。 早盘急拉不跟风,尾盘偷袭要警惕。 比如分时图出现“尖角波拉升 圆角波回调”往往是诱多信号,这时宁可错过也不做错。
金字塔加仓法是我的护身符。 第一次建仓不超过3成,股价每上涨3%加一次仓,但加仓比例递减。 这样即使判断错误,总亏损也能控制在8%以内。
最怕的是重仓赌方向。
有一次我押注重组消息全仓杀入,结果公告延期复牌,资金冻结一个月错过整个行情。 现在单只股票仓位绝不超过30%,就像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
我每天花一小时记录交易:为什么买?
为什么卖?
是否执行计划? 三个月后发现,80%的亏损都源于重复错误——比如总在横盘末期过早动手,或者盈利时贪心没分批止盈。
复盘不仅是记流水账,要抓关键细节。 比如龙虎榜显示散户席位占比超60%的个股次日容易回调,而机构连续买入的股票往往有持续性。
早盘9:45-10:30是方向选择窗口,尾盘14:30后是资金偷袭高峰。
我见过不少股票在最后半小时突然拉升8%,但次日低开套人。 所以短线持仓最好不超过3天,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大。
量比指标是我的风向标。 量比小于0.5且创新高说明主力控盘,大于1.5突破压力位则可能是启动信号。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大盘趋势向上,如果周线级别下跌,再好的个股也难独善其身。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

评论